一 1860年10月,恭亲王奕䜣面对一封信,陷入了苦恼。 这封信是英国专使额尔金的专职秘书巴夏礼写的。此人原本是英国驻广州领事,因“亚罗号事件”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,在战局之中担任特使,结果被清朝政府扣押。 此时,面对兵临城下的英法联军,孱弱的天朝军队已经一溃再溃,连咸丰皇帝都仓皇逃出北京,去承德避难了,只留下自己27岁的弟弟恭亲王奕䜣担任“钦差便宜行事大臣”,就负责一件事:和洋人议和。
金尼阁:不远万里送书来 明末清初,一批批西洋传教士进入中国,其中最知名的是利玛窦、汤若望、南怀仁,他们仨都进入过中国皇帝的朋友圈,还在朝廷里混过一官半职,影响很大。 而另一位传教士金尼阁,虽说知名度低一些,却做过一件前无古人的大事,他曾不远万里,从欧洲运送7000余卷书籍到中国。 这事得从1610年说起,那年,金尼阁按照耶稣会总会安排,来到中国传教,一年多的时间里,他走遍了江南六省,
徐光启是“中西文化会通第一人”,一生有幸有不幸。他是400年来最出色的上海人之一,也是了不起的中国人。他拥有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不愧为“三才”兼具,氤氲所钟。天时,指的是400年前进入了“早期全球化”时代;地利,指的是那时的上海正处在时代前沿;更主要的是他有“人和”。 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人物林则徐是“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”。“睁眼看世界”后面还有一句狠话,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。“师长说”是你死我活的:
利玛窦的礼物 400多年前,当利玛窦带着《圣经》和机械钟来到中国时,中国人只接受了后者,利玛窦也因此成为中国钟表业的祖师爷。相当长的时间里,上海的钟表店都供奉其塑像,这可能是唯一一个享受到中国香火的欧洲人。 明代的文人笔记中记载:“西僧利玛窦做自鸣钟,以钢为之,一日十二时凡十二次鸣,子时一声,丑时二声,至亥时则其声十二。”(《云间杂识》) 这个能自动鸣响的神奇之物“把所有中国人惊得目瞪口
1895年,甲午战败,严复的悲愤刺心切骨。战场上牺牲的北洋海军将士,有他年少时在福州船政学堂的同学,也有他在北洋水师学堂培养的学生。 战后,他大声疾呼,短时间内发表了《论事变之亟》《原强》《救亡决论》与《辟韩》等一系列文章,抨击腐朽的清廷。他痛斥思想落后的朝臣:“中国今日之事,正坐平日学问之非,与士大夫心术之坏。”他揭露洋务运动的弊端:“华风之弊,八字尽之:始于作伪,终于无耻。” 他认为中
晚清官员请传教医师看病,在当时是公开的秘密。林则徐就曾请西医治疗过疝气。清人笔记记载,林则徐临终大呼“星斗南”三字而卒。今人考证,“星斗南”正是闽语“新豆栏”,传教士在广州的医局所在地。西医的震撼力,由此可见一斑。 一段重要的历史细节 1842年签订的《南京条约》,对传教事宜只字未提。1844年7月3日签订的《中美望厦条约》,写进了与传教有关的内容。其中写道:“合众国民人在五港口贸易,或久
位于美国东部的康涅狄格州历史学会举办过一场特别的展览:Journeys,Boys of The Chinese Educational Mission(“旅途:晚清留美教育使团中的青少年”)。 展览的题图设计为一张车票,车票左侧是一幅版画的局部。画面中的先生梳着长辫、戴着眼镜,坐在书桌后面,正对着两位带有抗拒态度的少年训话。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展览?为什么要举办这样一个展览? 原来早在1
哈佛学院前任院长哈里·R·路易斯写道:“大学已经忘记,它们对大学生的成长所承担的更大的教育责任是帮助他们寻找自我,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使命。事实上,大学已经不能够证明自己的教育到底提供了什么本质。”路易斯院长更加直言不讳地承认:“哈佛大学不再懂得什么是优质的教育。”整体的课程设计无非就是由一系列互不关联的单个科目拼凑而成的,辅修课程也不过是由各个专业系以避免冲突或者“停火协议”为原则最后
一个人有些聪明才智,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,为此他引以为傲,看上去这没有什么问题,甚至值得鼓励。相对于不平等的社会,这是一种进步。在贵族社会,出身决定了一个人的前程,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天生就不平等。另一个极端是平等主义,一些人不劳而获,结果只会大家都很穷,换句话说就是效率太低。 哈佛大学哲学教授桑德尔在《精英的傲慢》一书中说:“唯才是举并没有错,通常这样做很合理。假如
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彼得·蒂尔的《从零到一》。彼得·蒂尔被誉为硅谷的思想家。他是PayPal的创始人,在Facebook初创的时候提供了50万美元的启动基金,后来投资了很多科技创新企业。 2010年,彼得·蒂尔讲了一段令人震惊的话。他说,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教育泡沫。这场教育泡沫和20世纪90年代的高科技泡沫,以及21世纪初期的房地产泡沫一样严重。据蒂尔讲,他在PayPal的时候,一开始
芭蕉林下走,五月明媚的光线,渐渐地变得昏暗起来。芭蕉像无数的桨片,向四面八方摊开着,把泼洒下来的阳光遮拦,林下行走的人们,感觉着被庇护得安稳,风过,而烈日阻挡在上。 在世间,许多生长着的叶片是无比细碎的,它们被造物之手修饰得十分精致,似乎是千百层交叠之后剪裁出来的——苦心匠意一眼可见,这样的生长使日子也变得细腻起来,很精致和雅气。譬如含羞草,这种带有羞怯之心的小花,无论是它米粒大
我记得大概从四五岁起,被家里逼着背唐诗,其实是我最痛恨的一件事。可是很有趣的是,你会发现那样的句子,你记住后,它会在生命的某一个时刻忽然出现。但如果在记忆力很好的时候没有记住,哪天你忽然需要那个诗句的时候,它可能就出不来。 美其实是一个库存,它需要在平常累积很多美的感受,然后在某个时刻,那个句子就会忽然出现。 我想这个美的库存,要从很小的年纪做起。 我一直觉得在自己整个美的库存经验当中,
一 早起的人得到的报酬,是一顿又好吃又丰富的早餐 热爱生命的人,一定早起,像小鸟一样。他们得到的报酬,是一顿又好吃又丰富的早餐。 什么叫作好?很主观化。你小时候吃过什么,什么就是最好。豆浆油条非我所好,只能偶尔食之。因为我是南方人,粥也不是我爱吃的。我的奶妈从小告诉我:“要吃,就吃饭,粥是吃不饱的。”奶妈在农村长大,当年很少吃过一顿饱饭。从此,我对早餐的印象,一定要有个“饱”字。 后来
彩绘陶牵手女俑 彩绘陶牵手女俑,出土于洛阳宜阳县马窑村北魏重臣杨机墓,为国家一级文物,现藏于洛阳博物馆。 这对女俑高仅17厘米,却浓缩了北魏服饰的精华。她们梳着鲜卑少女特有的双髻,发丝以墨彩勾勒出细密的纹路,额前垂落的鬓发带着草原民族的不羁。但仔细观察,宽袖长袍下露出的裤装与云头靴,却是典型的汉服元素。这种“上襦下裤”的混搭,正是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生动注脚——鲜卑女子在保留传统辫发的同时
马家窑文化边家林类型“锯齿纹” 马家窑文化边家林类型“锯齿纹”彩陶器:锯齿纹是一种装饰手法而非纹样,马家窑纹饰以几何图形为基点,以装饰最大化为诉求,图形构成不同的纹样,纹饰则是纹样的总和。锯齿纹本身并不能独立成形,只是对图形或线条的一种补充和扩张,与螺旋纹、波浪纹、菱格纹这些图形放在一起,相形之下看得很清楚,前者是实形后者为虚形,锯齿纹的存在与否不改变纹饰的基本性状。这样的情况较为常见,如经典的
这幅画是民间用于驱恶避邪祈愿平安吉祥的图画,人物姿态生动、夸张,画中人物神情表达细腻,富于变化。整幅画面构图新奇,线条流畅,是一种中国民间的绘画方式。 南宋 无款 大傩图 绢本设色 67.4cm×59.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语文,学生学得有误解,老师教得也有误解。常听老师和我说:“越教越不会教了!” 不只是技能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,基本上是这样理解语文学习过程的—— 例如学《回乡偶书》,首先老师会要求学生记住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,号四明狂客,他还曾写过一首叫《咏柳》的诗。然后,老师就会教字词的读音和写法,重点自然是“鬓毛衰”的“鬓”“衰”,反复听写,保证会写会读。此后,就是将这首诗的基
两难的命题 在课堂上,我给孩子们讲过一个故事:波兰的布拉沙市有一位名叫海尔曼的医生,他的医术非常高超,远近闻名,他的性格很倔强,就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。 一天夜里,一个小偷到他的诊所偷东西,把里面翻得乱七八糟。小偷把找到的钱和一些很珍贵的药装在包里,往外走时,因为心里太慌,一下撞倒了吊瓶支架,接着又被氧气罐绊了个仰面朝天,摔断了大腿,躺在地上爬不起来。 海尔曼
我有两个孩子,2018年,他们一个六岁,一个三岁。关于他们的教育,我产生了一个非常大的困惑:上一代人教育我们的方式已经不合时宜,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都出现逆反,更别说教给下一代了。但轮到我自己跟孩子交流时,我似乎也找不到新的方式。 于是,作为一个多年的国际新闻记者,我决定按照我最擅长的方式,到一个更大的世界里找答案,看看这世界上有没有更好的教育方式,它们是什么样子。 教育如何让人成为人?
在长达70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,我先后设计规划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、美国国家艺术馆东楼、肯尼迪图书馆等建筑,大部分作品都与文化艺术有关,符合了自己的追求。 有人说一个设计师的命运75%来自他招揽生意的能力,我不同意。建筑师不能对人说:“请我吧!”自己的实力是最好的说服工具。怎么表现你的实力?那么就要敢于选择,敢于放弃,决定了的事情,就要有信心进行下去。 64岁,我被法国总统密特朗
最初只是一位南京市民,瞥到了一本出现在废品站的莎士比亚著作。接着,她翻看了“莎士比亚”旁边的更多书、词典和笔记,发现了一个名字。随着她把这次意外“相遇”发到网络上,一位老科研工作者的人生引发了全网关注。 数百万人为这个陌生的名字驻足停留,他们想知道与之相关的一切,也想起了自己的祖辈、家人。 “这些字拉着我的头发” 10月8日傍晚,生活在江苏南京的冯源去买菜,经过废品站时,注意到装载废品的
在农村里,长得太美,有时并不是一件好事。普通得好看,会为女孩子增添美名,在婚事上获得更多的选择权,可如果这个好看超过了普通人的范畴,成了锋芒毕露的美,那这美就变成一把双刃剑,反而让人进退为难。 芹的母亲长相平平,父亲年轻时却是美男子,她完美继承了父亲的基因,从小就是村里最出挑的孩子,学校里的同学,下课总是聚在她身边说话,老师向她提问的时候,会不自觉放轻语气。哪怕是经过六月的双抢,芹的脸蛋依然
英国的《卫报》在2023年2月发表了一篇文章,题目叫“过去几周,我只跟邮递员说了几句话”,这句话来自一位受访者,他独居,邮递员上门的时候,两人会聊上几句,所以他希望邮局不要罢工,邮递员能缓解他的孤独。换在咱们的语境里,那就是你只跟快递小哥聊了两句,除此之外,没有什么社交。在《卫报》的这篇文章中,有一位心理学家说,许多人都已经学会了孤独,甚至在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,就适应了孤独,这不是说大家都
小时候,家长和老师们常劝我们多读书。是不是经常听到:“孩子啊,多看看书吧,长脑子!”我当时一脸不屑:当我是三岁小孩啊,懵谁呢?我看大家头都差不多大,就是想骗我看书!可后来书读多了,我还真读到了读书长脑子这事(大型打脸现场)。可这里说的长脑子不是脑子越来越大,而是脑子里面会“长出”一个神奇的区域,叫作视觉词形区。 视觉词形区,它是人类视觉系统中左枕颞皮层的一个小区域,每当我们阅读时,它就会激活
一 公元前627年的二月,天还是很冷,风从太白岭上刮过来,吹得那些纷乱的旗帜呼呼飘飘,更是让人感到寒冷。大军过了函谷关,就下起了雪,雪花一直伴随着到了周朝的都城洛阳。战车在洛阳的城外威武而过,再往前就是滑国了,绕过滑国,过了虎牢关,百里奚的儿子孟明和蹇叔的儿子西乞、白乙商量着先安营扎寨,休息后便向郑国发动偷袭。 秦国之所以动用重兵偷袭郑国,还要说说缘由。 公元前632年的城濮
一拨人上车,一拨人下车。 身边座位上的人换成了一个年轻姑娘,我不禁瞟了一眼,她在清理手机相册,咔咔咔一顿删,照片里有自拍有合影。 不自觉地翻了翻自己的相册,生活中看到一些很有趣的东西,想要拍下来分享给朋友,比如一朵云,比如蓝得异常的天,比如晚归的路边摊,比如一面好看的墙……有时候,想发给朋友,却又觉得好像是用这些外物来证明自己的存在,是否有必要。 我家有个挂“袋子”的袋子,里面是我妈保留的各
每个人都生而有因,生来就是为了学习和成长,也是为了施展我们的天赋。一旦我们这样做了,我们便充满了具有创造性的生命活力,我称之为能量。 有些人找到了一个能激发热情的职业,他们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捏着自己的鼻子想:“我真不敢相信,我竟然为此得到报酬!”另一些人则用能量不足的工作来谋生,并在工作之余追求心中所爱。 能量是我们活着的理由,是我们的成就感,是我们的快乐之源。能量是生命被爱激活时涌出的热流。
写小说,写散文,不知该如何结尾时,就把它交给“明天”吧!没有比“明天”更好的开放式结局了。将无限遐想的空间留给读者,而自己独得一份偷懒的轻松。当然,这是笔拙者的取巧。大师们用“明天”来结尾时,都是神来之笔。 《飘》的结尾,一唱三叹地用了三个“明天”:“我明天再想这事好了,到塔拉去想。那时我就经受得住了。明天,我要想个办法重新得到他。毕竟,明天又是新的一天。”这笔法,把郝思嘉夹杂懊悔、慰藉
“加油”这个词的来源最早与兴办教育有关,是为读书人加油,但加的是真正的灯油。 据史料记载,清朝道光年间,贵州兴义知府张锳,即清代名臣张之洞的父亲,在任期间以兴学育人为首任,重视发展教育。每到午夜交更时分,都会派两个差役挑着桐油篓巡城,前面的差役提着灯笼,后面的差役挑着桐油篓,只要见到哪户人家还亮着灯,并有读书声,两人便会停下来,高喊一声:“府台大人给相公添油啰!”等读书人开门后,挑着桐油篓的差役
在我看来,春天是用声音预报来时的。鸽子的咕咕声突然有了不同的音色,这告诉我们,2月到了。 在隆冬时节,春天对我来说在时间的彼岸,在遥不可及的那边。春天去了遥远的未来。当我在冬日花园里侍弄花草时,春天似乎不可想象。 那天,睡眠不足的我感到头晕目眩,因为到处都是破土而出的嫩芽。花园里的猫柳们同时发芽了。它们“爆炸”了——我找不到更好的表达方式了。每株猫柳都开出无数带有黄色花粉的单个小花,它们凑成一